|
|||
|
|||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67号提案的答复 | |||
|
|||
|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67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提字﹝2024﹞16号
丁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动力电池产业投资韩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动力电池是我省“1650”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的卓越产业链之一。根据2023年6月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2023年动力电池发展指数》,江苏动力电池发展指数居国内首位。全省集聚动力电池产业链重点企业140余家,涵盖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关键辅材、精密结构件、电芯及模组(PACK)、电池管理系统等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达100%;其中电芯企业35家,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名企业均在我省建有生产基地。2023年全省累计产销电芯分别为238.7GWh、248.2GWh,同比增长18.7%、37.0%,均位列全国第一。2023年我省锂离子电池出口914.9亿元,占全省出口2.7%,占全国锂电池出口20%。动力电池方面,拥有全球装机量排名前十的LG新能源、SK等外资企业,以及江苏时代、孚能科技、北电爱思特等企业外销带动,推动全省电池出口量稳定增长,位列全国第一。中创新航已出口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葡萄牙建成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蜂巢能源顺利拿到多家海外知名整车企业订单,正抓紧建设德国模组PACK工厂及电芯工厂、泰国工厂。重点企业不断取得技术新突破,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创新航圆柱电池、贝特瑞(江苏)高镍正极材料、常州星源超薄涂覆隔膜、先导智能高效切叠一体机等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清陶能源、中科海纳、卫蓝新能源、天目先导等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新电池材料逐步进入量产阶段。
二、开展的有关工作
近年来,省政府专门组建动力电池产业链专班,梳理完善产业链“五图六清单”,畅通上下游环节,遴选“筑峰强链”企业库,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我省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按照准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重点企业梯次,梳理形成动力电池筑峰强链企业名单,推动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等相关政策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支持,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重点企业聚集,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推进技术研发攻关。持续推进行业创新能力建设,围绕高安全全气候动力电池、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动力电池基础材料、设计辅助软件、关键芯片、生产检测装备等重点方向,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技术核心竞争力。三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对接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融合,保障产业稳定运行。开展新能源汽车集群“强链补链延链”专题调研,编制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系统梳理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现状,开展全产业链技术评估优化提升工作。四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围绕绿色化技术改造、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能源应用、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着力,持续提升动力电池产业链“含绿量”,推动产业“智改数转网联”转型升级发展。五是拓展多元化应用领域。支持换电等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扩大新能源商用车、船舶、工程机械等应用规模。支持企业加快推出大容量、长寿命、低成本储能电池,满足储能发展需要。
下一步,省工信厅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意见建议,深化动力电池产业链培育,持续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巩固产业发展优势,助推重点企业“抱团出海”韩国。一是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组织整零对接活动,促进动力电池重点企业与省内外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推动省内供应链群朝向“开放+可控”方向演进。同时,支持“链主”企业发挥产业生态影响力,引领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发展,推动电池供应体系多元化发展。二是支持企业出海发展。落实国家关于汽车产业海外布局相关工作方案,继续发挥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推动本地电池和材料装备企业产能“出海”韩国,将我省动力电池产业链融入跨国车企的供应链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支持我省与韩国电池企业围绕新材料、新体系电池等开展研发交流,持续加强新技术研发合作,开展联合创新攻关。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碳足迹标准互认,推进动力电池产业链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引导企业节能降碳。
感谢您对江苏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