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4-00057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文日期: 2024-06-14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437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苏工信提字﹝2024﹞142号 发布日期: 2024-10-23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437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字﹝2024142

省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应对欧美动力电池产业政策动向,促进我省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产业发展情况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省“1650”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的卓越产业链之一,根据2023年6月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2023年动力电池发展指数》,江苏动力电池发展指数居国内首位。一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我省现有动力电池电芯企业35家,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名企业均在我省建有生产基地,已建动力电池产能433.2GWh,居全国首位。2023年,109家产业链重点企业实现开票销售3523亿元,同比增长8.4%;已建优质产能加速释放,2023年动力电池实现产销238.7GWh、248.2GWh,分别同比增长18.7%、37.0%,国内占比分别为36.3%、40.3%,均位列全国第一。二是产业链竞争力国内领先。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效期内的动力电池上下游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50家,成为支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重要力量。集聚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江苏时代、弗迪电池、国轩电池、LG、SK等一批头部电芯企业,以及贝特瑞、当升科技、璞泰来、星源材质、新宙邦、国泰华荣、恩捷等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涵盖电芯、正极/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锂电装备、回收再生等关键环节,产业链条完整度达100%。三是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我省动力电池产业加速集聚发展,常州、南京和盐城动力电池产量位列全省前三,合计占比89.5%。形成了“常州、南京、盐城三大电芯制造中心,无锡、南通2个材料装备配套基地,苏州、镇江等多点支撑”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四是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四五”以来,省双碳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等省级资金围绕动力电池领域部署研发项目超过70项,重点企业不断取得技术新突破,隔膜、三元正极材料、电解液3大关键材料和铝塑膜、制造检测装备等配套领域已具备全国领先优势,清陶能源、中科海纳、卫蓝新能源、天目先导等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新电池材料逐步进入量产阶段。五是产业国际合作持续深化。2023年,我省南京LG、盐城SK新能源、常州北电爱思特、镇江孚能科技等主要企业出口动力电池89.1GWh、同比增长32.0%,位列全国第一。同时,重点企业积极推动产品出口和国际化布局,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在欧洲葡萄牙、德国等地布局设厂,推动动力电池先进技术产品加快走出国门。

二、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稳定拓展产业链。积极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组织整零对接活动,促进动力电池重点企业与省内外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推动省内供应链群朝向“开放+可控”方向演进。同时,支持“链主”企业发挥产业生态影响力,引领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发展,推动电池供应体系多元化发展。二是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围绕全气候、宽温域、高安全、长续航动力电池、固态电池、固液混合锂电池等先进产品,综合运用定向择优、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多种形式,健全协同攻关机制,集成优势创新资源,支持相关企业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江苏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依托省“双创计划”、省引进外国人才专项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专项,加大动力电池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三是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将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列入全省首批质量认证创新试点项目,推进动力电池产业链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引导企业节能降碳。健全完善动力电池溯源回收管理机制,畅通和规范回收渠道。支持省动力及储能电池标委会加快开展标准研制,编制符合我省实际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市场电池安全、回收利用等急需的动力电池领域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四是研究推进电池护照试点。顺应全球动力电池碳足迹核验趋势,结合欧盟电池法规、GBA全球电池联盟电池护照,协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国内自主“电池护照”生态体系,对动力电池全供应链实现透明化数字管理,进而完善动力电池绿色产业链升级,保障动力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退役/废旧动力电池的流转回收和高效再生,支撑动力电池供应链的国际化和互认化建设。五是支持企业出海发展。落实国家关于汽车产业海外布局相关工作方案,继续发挥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支持本地电池和材料装备企业产能“出海”,促进我省相关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支持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走出去,将我省动力电池产业链融入跨国车企的供应链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发挥好国际合作与海外经贸网络作用,加大对《欧盟新电池法》等国际经贸法律规则的研究,务实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合作项目。

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贵单位意见建议,协同省有关部门加强欧美动力电池产业政策动向研判,支持动力电池企业研发创新和出海发展,持续巩固产业发展优势。感谢贵单位对我省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