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4-00044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文日期: 2024-06-14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156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苏工信提字﹝2024﹞165号 发布日期: 2024-10-23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156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提字﹝2024﹞165号

冯玉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固态电池先进技术支持力度 推动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省“1650”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的卓越产业链之一。根据2023年6月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2023年动力电池发展指数》,江苏动力电池发展指数居国内首位。全省集聚动力电池产业链重点企业140余家,涵盖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关键辅材、精密结构件、电芯及模组(PACK)、电池管理系统等环节;其中电芯企业35家,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名企业均在我省建有生产基地。2023年全省累计产销电芯分别为238.7GWh、248.2GWh,同比增长18.7%、37.0%,均位列全国第一。动力电池产业加速集聚发展,形成了“常州、南京、盐城三大电芯制造中心,无锡、南通2个材料装备配套基地,苏州、镇江等多点支撑”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2023年我省锂离子电池出口914.9亿元,占全省出口2.7%,占全国锂电池出口20%。动力电池方面,拥有全球装机量排名前十的LG新能源、SK等外资企业(国内均仅布局江苏),以及江苏时代、孚能科技、北电爱思特等企业外销带动,推动全省电池出口量稳定增长,位列全国第一。重点企业不断取得技术新突破,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创新航圆柱电池、贝特瑞(江苏)高镍正极材料、常州星源超薄涂覆隔膜、先导智能高效切叠一体机等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清陶能源、天目先导等企业固态电池及新电池材料逐步进入量产阶段。

二、开展的有关情况

近年以来,我省大力支持动力电池产业创新发展,加强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按照准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重点企业梯次,梳理形成动力电池筑峰强链企业名单,推动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等相关政策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支持,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重点企业聚集,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推进产业研发创新。支持省内优势企业加大固态电池研发布局,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快产业化落地进程。持续推进行业创新能力建设,布局建设了江苏省先进固态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零碳先进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完善全省产业创新平台类型,支持58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省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动力电源集成开发的共享实验室和技术交流平台。三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对接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融合,保障产业稳定运行。开展新能源汽车集群“强链补链延链”专题调研,编制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系统梳理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现状,开展全产业链技术评估优化提升工作。四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围绕绿色化技术改造、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能源应用、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着力,持续提升动力电池产业链“含绿量”,多措并举扩大绿电来源,组织多场绿电交易专题宣贯和培训,主动与新能源送电省份沟通衔接,积极争取省外绿色电力资源;编制印发《江苏省动力电池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推动产业“智改数转网联”转型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意见建议,深化动力电池产业创新攻关,将固态电池作为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和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领域,支持“链主”企业发挥产业生态影响力,积极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重点企业聚集,综合运用定向择优、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多种形式,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加大固态电池、固液混合锂电池等先进产品研发力度,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持续巩固产业发展优势。

感谢您对江苏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