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3-00114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文日期: 2023-06-15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823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苏工信提字﹝2023﹞141号 发布日期: 2023-06-15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823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提字﹝2023﹞141号

 

刘茂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选择。我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全省重点培育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专项议事协调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统筹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一、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效

到2022年底,全省拥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规上企业2586家,年营业收入9283.6亿元,较上年增长12%,占全国10%,居全国前三,其中汽车零部件规上营业收入7063.7亿元,居全国第一。含动力电池大口径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25%,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占比全国11.4%。一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随着理想汽车、比亚迪等重点项目顺利投产达产,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升至68.7万辆,居全国第四位,较上年增长1.75倍,较2020年大幅增长7.16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产量比重由2020年的7.4%提升至2022年的41.8%,成为带动全省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全产业链布局有序推进。以南京、常州为核心,苏州、盐城、镇江等地多点支撑,建成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到2022年底建成动力电池产能329.5GWh,2022年实现产量204.1GWh,均居全国第一。以示范应用为牵引,打造燃料电池汽车完整产业链条,推动开展公交、环卫等特定场景示范应用,累计投运燃料电池汽车475辆、建成加氢站19座,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电堆、系统辅件、氢气“制储运加”、整车集成全链条产业布局。以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契机,加快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集聚相关企业近800家,自动驾驶软件算法、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等一批软硬件设备实现量产落地。三是创新发展成色更加鲜明。到2022年底,汽车领域累计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7家,建成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超薄涂覆隔膜、空气压缩机、域控制器等一批关键技术环节取得突破。全省汽车行业累计认定智能车间316个,1家企业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43个项目列入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四是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支撑有力。到2022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99万辆,占汽车总量4.3%,比2020年底提高3.2个百分点,2022年新能源汽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25.6%,比2020年提升22个百分点,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充电设施48万个,平均2辆新能源汽车配建1个充电桩,在全国率先实现公用充电设施乡镇全覆盖、高速服务区快充桩全覆盖。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建立统筹协调推进机制。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跨部门协调联动,研究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苏政办发〔2021〕91号),系统部署新能源汽车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建设。将车联网、动力电池列入省重点培育的产业链,系统梳理全省汽车企业、产品、技术、园区情况,形成产业链“五图六清单”,理清产业链短板环节和优势领域,制定产业强链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强链建设。围绕车联网、动力电池等重点领域,分别成立产业创新联盟、制造业创新中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行业组织和创新机构,组织举办行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产业链对接等活动,凝聚产业链协同发展合力。

(二)推动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一是推动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印发《加快推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推进实施车联网产业发展“十大”标志性工程、车联网先导区建设“123”行动,开展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典型应用场景遴选、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鼓励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区探索推动政策创新、产业发展、应用落地先行。二是巩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优势。编制动力电池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积极推进动力电池行业标准化建设,重点支持南京、常州、盐城等地加大产业布局力度,培育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自主品牌企业,引进时代、LG、SK等重大项目,着力打造动力电池制造高地。三是构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条。印发《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规划》,支持苏州、南通等地参与全国氢燃料汽车试点城市群建设,引导重点企业加强膜电极、空压机等重点部件研发攻关,指导南京、苏州、南通等地丰富拓展典型应用场景。四是推动充换电设施产业向高端迈进。成立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装备创新中心(联盟),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载体,推进超级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自动无感充电、无线充电等充电技术研发攻关,加快提升充换电设施产业发展质态。

(三)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质量。一是提升产业集聚度。规范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对我省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成功备案了一批新能源汽车新建项目,推动传统燃油车企业实施一批技改项目,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支持泰州高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南通高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常州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基地获批建设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加强整车生产准入政策指导,服务推进理想、泰州长城、比亚迪等一批重点新能源整车项目加快投产,新能源整车区域集中度明显提升。二是组织关键技术研发攻关。编制汽车产业链“卡脖子”技术(产品)清单,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近三年以来累计支持实施51个研发类项目,鼓励围绕新体系动力电池、大功率燃料电池、集成化电驱动系统、车规级芯片、智能驾驶及车网融合等关键技术开展研发创新。推动苏州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东南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省产研院加快建设车规级芯片认证平台,积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赋能,着力构建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设计、研发、测试与验证等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针对疫情期间物流不畅和企业停工等主要问题,依托省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工作专班,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联络机制,按照“能复尽复”、“快批快复”要求,坚持“一企一策”解决供应链堵点、卡点。牵头召开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保供专题研讨会,组织长三角工信部门共同签订《长三角汽车产业链联保联供合作框架协议》,加强跨省市协调联动。截至2022年底,累计协调省外零部件企业1062家次,推动省内近1300家企业复工复产和物流恢复通畅。

(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提升。一是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2020年起,累计举办3场全国性活动和20余场城镇巡展,吸引超过50个品牌100多款车型参与,通过完善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引导整车企业制定专项优惠政策、丰富产品销售渠道等,进一步扩大非主城区域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二是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细化分解国家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目标任务,组织整车企业、用车单位开展供需对接,推动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到2022年底,全省公交车、公务车、环卫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90%、36.8%和32.6%,均达到序时进度目标。三是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有序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形成了全省城市建成区3公里充电服务圈,实现高速公路快充桩、乡镇公共充电桩全覆盖。四是落实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免征车船税、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征管流程,确保纳税人申报时自动享受免税优惠,实现优惠政策的直达快享、应享尽享、精准落实。组织省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制定优化省级财政补贴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产业发展带动作用。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围绕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将重点推动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全力保障产业平稳运行。发挥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职能,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开展汽车“整零”对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协调保障物流、能源、用工、资金等要素供给,促进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二是加大新兴领域培育力度。深化实施《关于加快推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省级立法,强化对新兴业态发展的法规保障,力争车联网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动力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进度,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持续打造动力电池产业创新高地。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典型场景示范应用,以点带面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稳步有序发展。三是加强对行业的指导服务。积极争取国家新能源汽车立项支持,加强项目协调服务,争取更多总部型、创新型龙头企业在江苏落户,推动整车产能整合和布局优化。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强化自主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攻坚,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四是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大力宣传江苏汽车品牌形象,深挖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持续开展公共领域汽车电动化行动,积极争创国家公共领域汽车电动化试点城市。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编制《电动车充电设施基础建设技术规程》,为新旧小区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进南京换电城市试点,支撑带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快速发展。

感谢您对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提出的意见建议,以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产业链培育,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