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152号提案的答复 | |||
|
|||
|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152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提字﹝2023﹞45号
致公党江苏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我省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以推动数实融合为主线,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努力打造“数实融合第一省”。
一、不断完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的省数字经济领导小组,召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出台《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构建了“一个指导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要点+7个专项行动计划”的数字经济全链条工作推进模式。在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方面,制定《江苏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专项行动推进方案》,提出六方面15项重点任务,已由江苏省数字经济领导小组印发。印发了《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电子信息制造业业务收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信息通信业电信业务收入和信息通信业电信业务总量等列入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全省2022年数字经济总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左右。
二、全面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
一是强化智力支撑指导企业转型。成立战略咨询专家组,引培产业数字化专业人才,围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数字化应用等,对规上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和线上评估。编制化工、钢铁、服装等12个细分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为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安环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生产经营全业务链条提供指导。编制《企业上云工作指导手册》,制定“上云用平台”产品目录,新培育星级上云企业7000余家。聚合智能装备、网络、系统解决方案、咨询服务等7大类服务商资源,建立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已有近千家服务商入池。
二是培树标杆典型引领企业转型。编制修订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工厂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指南,新创建国家级首批“数字领航”企业3家、19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7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专项支持;新培育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00余家、17个“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各项数量均比往年实现大幅增长。
三是筑牢安全防线保障企业转型。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在重点行业新培育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达标企业200家,实施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的企业超过200家。省工业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累计监测暴露设备38万多个,漏洞总数46万余个,发布漏洞预警4200余件,威胁情报共享1500件,已全部处置完成。获批国家首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地区,制定我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工作机制,印发《江苏省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组织5个行业的37家试点企业(试点企业数全国第一)分类梳理数据目录超4000条,初步形成江苏省工业领域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目录,全面完成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安全防护、数据安全评估以及数据安全产品应用推广4项试点任务。
三、着力强化数字技术创新赋能
一是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围绕企业重大装备和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机器人等高质量数字化技术供给,加快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十四五”以来,共部署实施8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围绕智能监控、精准作业、数字管理等数字农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发项目30余项,突破了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传感、智能控制、机具创制和机艺协同等技术,集成构建了稻麦无人化播种收获、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等全程智能化技术体系和模式。
二是争创数字技术应用国家试点地区。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南京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支持无锡高新区建设全球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南京江宁高新园建设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未来网络产业集聚区。
三是营造数字技术开源生态。举办2021云上软博会,以“软件定义点燃数字引擎”为主题,以云展览、云会议、云对接、云招聘等方式开展,举办了全球软件产业高峰论坛、全球开源技术大会、江苏宁夏数字经济峰会等多场业届盛会,15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参会,吸引约50万人次观看展会展示。2023年,联合开放原子基金会共同筹备举办首届开放原子开源软件大赛。
四、加快数字场景创新及应用示范
持续开展智慧江苏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建设,与省各有关部门在住建、交通、教育、文旅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打造智慧江苏重点工程、标志性工程、行业示范工程。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升级。深入实施信息消费“三品”行动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打造三星以上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10家,发布信息消费重点领域优秀产品推广目录30项,创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4个。开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目前应用场景已覆盖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面向制造业、能源、交通物流、医疗、教育等行业,开展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征集发布,累计推广优秀案例267个,有效促进了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五、积极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
一是提升企业数据治理水平。获批国家首批企业数据管理标准贯标(简称DCMM)试点,制定江苏省《2022年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实施方案》,完成110家单位贯标评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遴选第二批CDO制度试点企业,新增25家试点企业。江苏累计开展DCMM国家标准宣贯近60场,3700余人参加,推动企事业单位掌握数据管理方法、提升数据管理能力、规范数据资源管理、激发数据要素潜力。
二是推动工业数据流通共享。组织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工业领域)应用场景及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征集,完成家纺行业数据空间测试床的搭建及可信环境下家纺设计图样数据的流通共享应用,实现数据全流程安全受控闭环管理。
三是开展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和工业产品主数据试点。制定《江苏省征信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试点方案》,完成征信领域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报告,加快推进数据要素资产化进程。启动光纤光缆行业工业产品主数据编制,助力打造我国自主的工业产品主数据标准生态体系。
四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生态。编制《江苏省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培育项目申报指南》,围绕激发数据要素价值,确定4个大类和10个方向,遴选出20个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培育试点项目,推动发展数据清洗标注、质量评估、经纪撮合等新业态。
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支撑
一是加快5G建设及应用。联合12个部门制定并印发《江苏5G应用“领航”行动计划(2022—2024年)》,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试点应用推广和项目建设。制定《全省推进5G全连接工厂的实施方案》,重点推动友达光电、中兴通讯等一批5G全连接工厂项目建设,首批遴选省级5G全连接工厂21家。组织苏州工业园区等13个园区开展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培育。
二是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遴选省级新型数据中心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应用案例6个,2个入选首批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推动数据中心相关产业发展,遴选1家省级数据中心产业示范基地。持续跟踪国家算力网络长三角枢纽节点建设,推进中国移动长三角(苏州)汾湖算力汇聚调度中心、中国电信长三角示范区(吴江)算力调度中心建设。预研建设信息高铁综合实验设施,发布算力资源综合调度系统,为“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提供跨域算力调度支撑。支持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实施算力升级计划,构建全栈式神威高性能计算应用生态,支持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承接长三角区域先进计算及科学大数据处理业务,支撑我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七、多渠道培养数字经济人才
印发《江苏省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培育专项行动推进方案》,加快引进培育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充分激发数字经济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全力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数字经济工程专业职称评审,首批设置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电子信息、通信、网络安全、智能交通等10个专业。开展海外人才(项目)常态化征集对接活动,帮助企业从海外引入各类人才。组织实施 “育鹰计划”3.0活动,完成260多位领军人才的咨询辅导服务。积极支持骨干信创企业联合省内高校建设信创实验室,共同开展信创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协同创新。
八、下一步工作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们将充分吸纳贵委提出的四方面建议,以要素集成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效率;以技术创新破解产业数字化转型瓶颈;以场景建设促进数实融合;以基础设施完善筑牢数字化转型根基,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争创“数实融合第一省”。
一是加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力度,着力解决中小企业需求小散专,转型试错成本高的问题。制定出台中小企业免费诊断工作指引,持续实施星级上云企业计划,完善企业“上云用平台”产品目录,支持中小企业利用云平台资源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云平台迁移。发布分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指南,建成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池,培育一批优秀服务机构和解决方案。推动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和提档升级,建立重点平台梯度培育体系,加强新的国家级双跨平台、特色专业型平台的储备、辅导和推荐,持续深化省级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围绕制造系统优化、产品全流程、资产全流程等要素条件,修订发布实施新版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指南。
二是强化数据要素核心推动能力,着力破解数据采集管理不到位,价值释放不充分的问题。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研究制定《江苏省关于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各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促进公共数据分类分级并按应用场景向社会开放。组织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DCMM)标准贯标,引导企业按需分步开展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以省属国企、大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广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培育数据清洗标注、价值评估、融合分析处理、安全保障等数据服务商和专业化服务组织。聚焦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中的难点痛点,统筹智慧江苏重点工程与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等,建立征集遴选机制,加强应用场景组织设计,建设集成度高的场景链,打造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产品及服务。
三是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解决人才储备短缺,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的问题。聚焦我省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依托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加快构建多层次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发挥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开展数字经济领域重大科研攻关,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组织开展科技金融对接活动,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创新型企业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四是完善网络算力基础设施,着力解决产业数字化转型根基不牢的问题。加快5G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覆盖水平,5G基站规模持续保持全国前列。推动5G深度融合应用,深入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分类分级建设5G工厂,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全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升级版。加快推动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全省“双核三区四基地”总体算力布局,开展全省算力测算摸底,加快跨区域、跨企业算力调度探索。面向实时算力需求,推进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建设,培育典型案例。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