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3-00107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文日期: 2023-06-13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044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苏工信提字﹝2023﹞82号 发布日期: 2023-06-13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044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提字﹝2023﹞82号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贵社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智能传感系统产业集群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22年,我省传感器核心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4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利润20.6亿元,与2021年基本持平。全省共有传感器核心企业260家,主要分布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城市,基本覆盖传感器研发、设计、制造、封测、模组系统、软件算法等全产业链条,形成了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山水城科教产业园、扬名传感信息园、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常州高新区等一批以智能传感器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

(二)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在微机电系统(MEMS)芯片设计、集成封装及数据融合、传感网络节点研发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我省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惯性导航系统、超低功耗无线倾角传感器、光通信无源芯片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无锡美新半导体加速度、磁传感等MEMS传感器件技术水平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苏州明皓科技是全球除德州仪器外,唯一掌握MEMS与CMOS集成工艺的传感器生产企业,常州森萨塔科技全球领先研发机构,其车用压力传感器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均处于全球第一。

(三)支撑服务持续健全

建成MEMS设计与制造公共技术平台、国家物联网感知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8英寸MEMS中试线通线量产,可提供涵盖研发、中试及规模生产的完整制造服务,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全行业在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产业咨询等方面支撑服务能力逐渐增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主要工作举措

加快发展传感器产业对于江苏打造世界物联网发展新高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针对当前传感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产品创新为主线、以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一段时期政策和资金支持,实现重点突破。

(一)着力加快技术创新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推动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按照产业链和创新链进行整体部署,支持传感器向微小型化、数字智能化、模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价值链。一是重点支持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包括新型敏感材料、器件及传感器设计和制造技术,传感器测量和数据处理技术,智能传感器系统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嵌入式软件,功能安全、系统集成等技术。“十四五”以来,推荐苏州慧闻纳米、昆山双桥等龙头骨干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专项项目9项,获国拨经费超1.1亿元。省拨经费6000万元,积极推动航空发动机传感器、自动驾驶传感器等重大战略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支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围绕传感器高性能、高可靠、长寿命技术,低成本、低功耗、微型化技术,信息处理、融合、传输技术,能效管理等技术,引导和支持省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专利体系。三是面向高端智能传感器市场需求,支持省内骨干企业自主研发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低功耗、低成本的中高端智能传感器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引导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瞄准智能制造市场需求形成一批典型行业和领域测控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设备运行维护、自动化能效评估优化、远程监测诊断等服务。

(二)着力培育优势骨干企业

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以重点产业园区为依托,形成龙头企业与“小(中)而精、精而专、专而强”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体系。一是鼓励和支持拥有传感器产业基础和优势的产业园区,按照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的要求,重点打造若干个规模超50亿元的创新型传感器产业集群。二是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上市、技术改造等手段,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小(中)而精、精而专、专而强”的创新型企业。三是推动传感器企业向制造服务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建设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三)加强人才培养

一是将推进包括智能传感器在内的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作为人才工作重点,强调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强人才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全省智能传感器人才发展。强化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学科建设、技能培育、产教融合等,大力提升数字人才引进培育能力。二是聚焦智能传感器、高端芯片、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依托省“双创计划”“333工程”等,引进培育一流数字化人才和顶尖团队。2022年省“双创博士”明确将数字经济人才作为重点资助对象,398名数字经济领域博士认定为省“双创博士”,获得15万元/人的生活补助。2022年省第六期“333人才”培养支持资助项目评审中,61名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入选,占资助总数的12%。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作为数字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智能传感器企业引育、产品供给、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技改投入,支持骨干企业和初创企业发展,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级智能传感器领域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应用等项目。

感谢贵单位对我省传感器产业的关心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省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