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 题: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38号建议的答复 | |||
|
|||
|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38号建议的答复
苏工信建字﹝2023﹞61号
曹立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大力实施“千企升级”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业、深耕行业、强化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形成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江苏优质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达5.2万家,累计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3.8万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94家,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
一、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效
(一)发展质效好于全省规上工业。2022年,江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2171.6亿元,同比增长4.6%,两项指标增速分别高于全省规上中小工业企业3.4个、4.3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10.1%,高于全省规上中小工业企业4.7个百分点。
(二)研发创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2年,江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总额1168亿元,同比增长16.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5.6%。企业户均拥有有效授权专利数55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专精特新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超过1万家,其中近六成企业建立了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近三成企业承担过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近五成的企业参与过标准制定,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23个、国家标准2337个、行业标准3094个,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
(三)强链补链支撑作用凸显。2022年,江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95.6%,超九成企业集中在制造业领域,七成企业专注细分领域长达10年以上,三成以上企业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专精特新企业中九成以上企业处于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六成以上企业分布于省50条重点产业链,一成以上企业是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潮流的链主企业。
(四)发展贡献较为明显。2022年,江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仅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的8.7%,但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占比分别达21.5%、40.5%;上缴税金占全省税务部门直接征税总额的5.9%,同比增长4.8%。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吸纳从业人员125万多人,同比增长8%。
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主要举措
(一)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推进体系。坚持把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50条产业链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制造强省的总抓手,着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增强江苏产业体系的接续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形成了包括6个方面15个指标的制造强省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动态优化产业发展方向,从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战略布局等维度,对现有产业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了更具江苏特色的“1650”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建立“一个牵头地区、一个行动方案、一个专家委员会、一个品牌活动、一批支撑机构、一份骨干企业清单”的工作推进机制,构建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培育发展的生态体系。
(二)着力健全科技创新保障体系。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分类制定创新支持政策,集成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围绕国家和省经济发展需求,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在专精特新企业中布局一批前瞻性技术研发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2年实施11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29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实施“促进中小企业研发‘春风’专项行动”,持续加强科技人才培育,2022年选聘1800名专家教授兼任科技企业技术副总或副总工程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突破关键技术、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开展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支持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及重大科技项目研发,推动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引导企业加强研发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2022年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20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支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细分领域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0家。
(三)着力完善政策引导支撑体系。围绕“1650”产业体系,引导推动更多面上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聚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瞄准世界一流提升综合竞争力,积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印发实施《江苏省“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统一专精特新企业的内涵和标准,明确培育目标和工作措施,在全省形成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有效合力和良好氛围。2021年,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明确提出“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提升细分领域竞争力”,为全省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2022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大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能级提升、协作配套强链、质量品牌创优、高价值专利培育、数字技术赋能、特色金融助力、服务体系升级等“八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省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300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50000家以上。
(四)着力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根据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出台《江苏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着力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机制。围绕“1650”产业体系和工业“五基”领域,省市县联动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优化入库标准,加强动态管理,做好跟踪监测,实施精准培育,每年推荐一批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纳入培育库,以培育库企业为遴选范围,每年认定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优质企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全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4万,专精特新企业中90%为高新技术企业。
(五)着力优化精准精细服务体系。成功举办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重要贺信,刘鹤副总理视频出席并宣读贺信。在全国率先出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省市县共建立服务专员办133个、配备服务专员1120名,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巡诊活动,按照“精准、精细、闭环”要求,着力在需求摸底、专家优选、成效回访上下功夫,为企业“把脉问诊”,巡诊问题解决率达96%。。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用工需求,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培育紧缺技能人才, 2022 年分别培训18.6 万人次、36.8 万人次。加强政企银合作,推动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专精特新贷”,将培育库企业纳入全省优质企业“白名单”,定期向合作金融机构推送,2022年为白名单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500亿元。实施全省重点产业链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组织开展上市辅导,截至去年底,全省217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上市,数量全国第一。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经过10多年的创新探索,专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但是,正如您建议中提出的,我省培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企业数量偏少、地区行业分布不平衡、精准培育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专精特新企业也面临着发展定位困惑、关键要素制约、高端人才缺乏和国际化发展水平不高等挑战。在此,感谢您对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的关注,您在建议中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梯度培育精准性、强化政企协调联动性、完善政策保障性和建立人才引培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很好很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针对性很强,对我们进一步完善工作举措,更加精准高效开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着重从两个方面加力推进培育工作:一是引导支持更多面上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推广,加大惠企政策宣贯力度,分行业、全方位宣传推广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典型案例。加强省市联动和部门协同,将更多优质中小企业纳入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加快构建全省上下联动、覆盖广泛、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持续优化“苏畅”人才服务体系,将符合条件人才纳入当地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政策优享范围,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精准引进配置人才资源、提高产才匹配效用。二是瞄准世界一流持续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综合竞争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创建高水平创新载体,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助推企业沿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推进实施《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组织智能化数字化巡诊,力争到2024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助力企业人才引培,分产业链、分批次组织开展产才融合试点工作。加大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行力度,力争到2025年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全面落实首席质量官制度。支持企业自主培养和开放引进人才并举,对企业招揽产业高端创新人才(团队)给予一定补助奖励。推动资本赋能,在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作用基础上,推进落实金融服务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通过深化政银合作、推动直接融资等措施,助力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