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1-00126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文日期: 2021-06-18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733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苏工信提字﹝2021﹞123号 发布日期: 2021-06-18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733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提字﹝2021﹞123号

 

 
卢道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部署要求,坚持把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作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全面提升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水平和重点产业链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您的提案从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出发,深刻阐述了行业龙头企业在集群培育和产业链发展中的牵引带动作用,精准指出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足、产业链协同配套不强、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和政府两个维度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政府在工作机制、项目招引、要素保障、载体支撑、优化环境等方面发力做好龙头企业培育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说明。提案的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使我们得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大课题,对做好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现结合省工信厅及相关协办部门的工作职能,就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和建议作如下答复。

一、关于引导企业“心无旁骛、追求卓越”

(一)支持龙头企业在互补经营和协同发展上积极探索。着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2021年省工信厅推荐盐城经开区新获批第三批国家级“双创”升级特色载体(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此外,省工信厅会同省财政厅印发《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建设实施方案》,认定7家开发区为2020年省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支持龙头企业提升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江阴高新区探路大中小企业深度融通发展”等典型案例获得新华社、新华网等官方主流媒体深度报道。

(二)积极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江苏已累计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156家,有31家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累计建立163家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居全国前列,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稳定在90%左右。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累计建立55个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十三五”期间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实施617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各地累计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76家,年均服务企业49万家次。

二、关于政府服务“落实责任、提升质效”

(一)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2020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的通知》,组建由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分别牵头23条、3条、4条的产业强链工作专班,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厅级领导、一个牵头业务处室、一套工作方案”运行模式,由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地区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由首席专家、支撑机构和智库单位共同参与的专业队伍。专班围绕“八个一”工作机制,依托首席专家、支撑机构、智库单位,建设一批产业链发展园区载体、打造一个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梳理一批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形成一个产业链专属政策组合包、建立一张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长板动态表,确保产业强链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产业合作,服务龙头企业省外布局。以汽车零配件行业作为协作帮扶重点领域,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盐城、泰州、镇江等市积极参与,推进越博动力、开沃、悦达、苏美达等数十家江苏企业在陕西落户投产,扩大我省汽配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积极推进伊宁县江苏织造产业园项目,组织开展了“2020江苏企业辽宁行”活动,并配合辽宁省部分地区回访我省,推动雨润集团、常州龙骏、常州博客莱冻干设备等企业派出技术团队赴辽宁考察设厂布点。积极推动省内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纳入央企集团供应链体系,主动融于国家航空整机产业体系。

(三)做好要素保障,实施“百企引航”行动计划。印发《江苏省“百企引航”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和《“百企引航”计划2020年度入选企业名单及任务分解表的通知》,重点支持引航企业积极构建研发平台、开展技术攻关、转化创新成果、实施技术改造、打造质量品牌,实施“一企一策”服务、强化统筹调度,完善动态管理体系。协同省制造强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做好“引航企业”的要素保障,积极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积极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行业龙头大企业集团。

(四)夯实载体支撑,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织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是国家级再获突破。国家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新获批,成为我省第2家、全国第1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国家级中心的建设管理,实施“月动态、季报告”跟踪管理,协助工信部实施年度考评。二是推进省级中心试点。对高性能膜材料、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进行省级试点建设,累计试点11家(其中2家升级为国家级)。目标任务到期的4家省级创新中心均通过考核, 6家省级中心签订了2020年度目标责任书。

(五)优化市场环境,支持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发展。在长三角三省一市工信部门指导下,由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高校院所牵头发起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长三角产业链联盟。2020年,江苏多措并举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省政府出台“中小企业22条”并细化为55条具体措施,全力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建立疫情防控应急融资服务机制并放款超3000亿元,累计处置偿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10.1亿元,清理墙改基金47.5亿元,全年减税降费2500亿元以上。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级双创升级特色载体1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4家,认定省级示范平台96家、双创示范基地10家。完善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培育库,按照资源整合能力强、专业服务水平高的发展定位,重新梳理了面向集群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的集群发展促进机构,进一步充实形成了促进机构培育库。起草《关于培育集群发展促进机构的实施方案》,初步明确集群发展促进机构的定位、培育目标、总体要求、培育方向和保障措施,编制《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能力建设清单》,借鉴省外、国外集群组织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作法,提出促进机构基本能力、卓越能力要求。

三、关于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把我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一)更加重视领军企业培育。以省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为重点领域,瞄准世界一流企业,继续实施百企引航行动计划,摸排梳理出一批有潜力的龙头企业,明确战略目标和主攻方向,“一企一策”给予支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力、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主导型、产业链“链主型”领军企业。对标世界“隐形冠军”企业,继续实施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加快技术、工艺等研发创新,形成一批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要大力弘扬张謇精神,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家在做大做强企业和品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二)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围绕获取技术和品牌、提升行业集中度、推动分散行业做大做强等方面,支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鼓励龙头企业通过高端并购、跨国并购,整合核心技术和高端品牌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矩阵,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管理、技术、人才、产品、品牌、供应链等资源优化配置。针对我省不同产业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鼓励有实力、有需求的企业,瞄准国际市场,兼并收购掌握创新资源的企业和机构。对我省在细分行业位居前列的企业,通过政策鼓励,推动他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敢于通过兼并重组尽快做大做强。

(三)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创建各类国家级创新中心,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发挥龙头企业创新牵引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健全创新利益分享机制,支持带动配套企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支持建设行业研究院和产业研究院等共性技术平台,提升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队伍,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四)着力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广泛发挥和运用工业设计的引领作用、质量标准的支撑作用、专业人才的保障作用和优秀文化的基础作用,全方位塑造江苏品牌的新形象、新优势,大幅度提高江苏制造的品牌价值。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