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 题: 对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00号建议的答复 | |||
|
|||
|
对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00号建议的答复
苏工信建字﹝2023﹞105号
郭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内河纯电动运输船舶应用的建议”收悉,我厅会同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港口集团、人行南京分行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纯电动运输船舶具有绿色、经济、高效、安全等特点,近年来,我省电动船舶发展及应用工作稳步推进。
一、大力营造发展环境。一是制定政策支持措施。2022年,由我厅牵头起草,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的若干政策措施》,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高技术船舶、高端海工装备、绿色(纯电动或使用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等)智能船舶、特种船舶、深海锚泊及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等重点领域,支持骨干船舶海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绿色智能船舶、深远海装备、极地装备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发布高技术船舶海工重大战略产品清单,加大对列入清单的首台套产品支持力度,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总行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鼓励有关金融机构按照现行管理制度依法合规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优先满足包括纯电动船舶在内的节能环保型船舶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强化对新能源船舶动力电池等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二是加强规划引领。我厅编制的《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明确,推动内河船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绿色节能内河船研发推广,积极推进长江运输船舶智能化、清洁化、高端化,加快推广纯电动等内河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船舶,促进内河船舶升级换代。三是加快纯电动船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近5年来,累计实施船舶直流组网、电力推进用断路器、电力推进用逆变器、HFC系列大功率船用发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5项,省资助经费超1000万元,突破了高效节能电机、电力系统组网、船舶充换电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支持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资助经费1200万元,产出高压双向供电系统、万吨级全电力推进甲板运输船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2项。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江苏科技大学共同承担的“万吨级全电力推进甲板运输船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突破甲板运输船综合供配电、电站控制以及复杂水况下船型设计与结构优化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新一代万吨级全电力推进甲板运输船,实现全国产化替代。
二、印发试点应用方案。省交通运输厅于2022年8月印发了《江苏省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试点应用实施方案》,明确了建立试点机制、设计建造首制船、运营试点航线、制定标准规范、优化发展环境等重点任务,提出2023年电动船舶试点航线稳定运营、2025年电动船舶初步实现商业化运营的目标。2022年10月份,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试点示范船舶“江远百合”轮在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建造并成功首航。
三、初步完成商业模式的确立。采取“船电分离”模式,引入国家电投作为船体融资租赁提供方,并作为船舶动力电池以及充换电站的投资、建设及运营主体,船舶运营方按船舶基础租金+电费(包括换电服务费)支付费用,为后续规模化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商业模式。组织充换电设施布局调研,全面了解港口岸电、电网容量、泊位空间等现状,调研充换电设施布局建设需求,形成苏北运河充换电设施初步布点方案。
下一阶段,通过部门协调、系统研究、试点应用、政策支持等,推进我省电池动力等新能源船舶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定行动方案。研究制定《全省新能源船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全省新能源船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依托产业联盟,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绿色智能船舶设计企业;研发一批引领市场、适合市场的新能源典型船型,积极推进高水平绿色(LNG、电池、甲醇、氢燃料等绿色动力)智能船舶开发。
二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聚焦高效节能电机、电力系统组网、船舶充换电等电动船舶技术难题,持续推进船舶综合电力技术、直流电驱传动技术、大容量快速充电技术、电池管理及整船能量管理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升船舶电池动力总成能力和安全性能,加快纯电动船舶发展。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瞄准纯电动船舶发展需求,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船舶设计制造企业、航运和能源企业、港口运营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对研发基础良好、技术储备丰富的创新联合体,按照省地会商的方式给予科技项目支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为内河船舶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加快港航设施建设。打造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到2025年,全省基本形成“联网畅通、达海通江、优质高效、保障有力”的“两纵五横”高等级航道网,苏南运河达到准二级,宿连航道实现三级航道全线贯通、二级航道预留到位;到2035年,建成以长江干线、京杭运河为主轴的二级航道网。加快千吨级内河码头建设,重点加快淮安、徐州、无锡、宿迁、苏州、盐城等内河港口的建设。
四是研究配套支持政策。推动研究制定纯电动船舶发展的政策,编制《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奖补方案》,为电动船舶提供优先审图服务和高效检验服务,在运力审批、船舶登记等方面给予支持,研究制定优先通航管理措施,为电动船舶提供减免过闸费、优先过闸、优先靠离泊、优先装卸作业等便利,引导企业加快电动船舶的应用。
衷心感谢您对船舶行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