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经信委和市纠风办的统一部署,我委开展“四位一体”评议政风行风在评议动员基础上,目前正在开展自查自纠阶段的工作任务。现报告如下:
一、坚持把精心组织,全力评议贯穿始终,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狠下功夫
我委自觉地把省经信委和镇江市专项评议政风行风“四位一体”创新行动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尺、改进工作的机遇、提高水平的动力,积极开展评议、自查自纠。成立了市经信委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了《市经信委开展“四位一体”评议政风行风创新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召开了全委动员大会,结合本部门行业特点,从打造服务品牌、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依法行政、提升效能水平、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等六个方面,通过《镇江日报》、行政服务中心电子屏幕、镇江人民广播电台和市经信委网站等形式进行公布,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监督。并要求全委上下切实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全力开展评议,务求取得实效。
二、坚持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在开门纳谏、自查自纠上狠下功夫
认真开展了四个方面自查自纠活动:一是对照评议内容查找问题和不足;二是市纠风办和效能室明查暗访查找的问题和不足;三是参与政风行风热线、深入基层和企业走访座谈等排查的问题和不足;四是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和不足。重点开展了四项活动:一是开展落实中央、省市及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自查活动。严格查找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踏实做人、干净做事、清白为官,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二是开展依法履职自查活动。对照本委、本处室、本单位职能职责、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对照省经信委下达的经信工作目标任务以及市委、市政府“四大行动计划”和委年初确定的经信工作目标、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等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查;三是开展深化服务品牌创建自查活动。对照年初承诺的“企业娘家人,服务全天候”品牌创建活动,认真查找规划服务平台、监测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要素服务平台、市场服务平台、“政企通”网络和手机终端信息平台等建设和应用的效果,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服务企业活动,全力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服务,认真落实好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规范行政行为,真心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四是开展政务公开自查活动。对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委人财物权等事项是否规范操作、是否及时公开进行自查。强化电子监察,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和行为,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权力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把公开透明运行原则贯穿于执行各项政策措施的全过程。在自查过程中,我们还向企业和人大代表寄送《征求意见表》450多份,召开了丹阳、句容、京口等辖市区企业家座谈会,通过议案建议、书记市长信箱、网上评议等渠道,就相关热点难点问题,广大群众对我委工作提出了很多好意见、好建议。我们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分析原因,查找根源,确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处室和责任人,在查中改、在查中纠。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本地企业支持力度、加快发放市民卡等方面。难点问题:一是我市工业化发展不充分、不成熟。我市工业化进程仍处于中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与苏南其他城市相比,我市工业化发展仍有很大差距,而且有很大空间。比如:无锡市每平方公里有26家企业,我市仅有15-16家,企业密度不到无锡的60%;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服务业发展有很大需求,但工业仍然是重点,去年工业投资总量达到2300亿,接近我市3倍,今年也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二是产业升级步伐还不够快。产业结构偏重,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21:79。同时,化工、发电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比重较高,化工产业销售占工业销售比重20%,句容电厂、丹徒国华等发电项目投产后将超过1000万千瓦。三是经济增长质量还不够高。突出表现在三个“占比偏低”:新兴产业销售占工业销售比重偏低。全市六大新兴产业销售占工业销售不到40%;龙头型骨干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偏低,百亿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仅有0.29%,在苏南五市中最低,百亿企业后备梯队数量偏少、储备不足;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偏低,2012年为58.9%,仅列全省第6位,今年进一步下降。同时,工业应税销售、工业增加值、工业销售仍欠序时进度。
三、坚持把边查边改贯穿始终,在解决问题、务求实效上狠下功夫
针对自查、走访、座谈和其他途径征求到的意见、建议、问题,我委均认真研究、按时答复,吸收借鉴、整改提高。对能解决的问题予以立即解决;不能在短期内解决的,拿出解决方案;对合理建议,认真研究采纳,明确具体完成时限,并跟踪检查,定期通报。
(一)高度重视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热点问题
1、通过关转并举,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关停、转型并重。一方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近5年关闭化工企业229家的基础上,确保今年再关闭60家以上。另一方面,出台实施《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学习新安经验,发展绿色化工”活动,强化环保、安全意识,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精益生产、循环发展。
2、通过落实政策,加大本地企业支持力度。全力贯彻落实《关于加快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举办本地企业产品政府首购、大中小企业产品配套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拓展本地市场。
3、通过功能整合,加快市民卡发放进程。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将市民卡作为公交、公共自行车、园林等公共服务功能的“智慧民生”载体,彻底解决制约市民卡推广的核心问题,加快发卡进程。
(二)正视存在问题和不足,认真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1、千方百计确保平稳较快增长。做好市领导赴企业“帮困解难服务月”协调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深入开展“拓市场、稳增长”系列活动,全力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2、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密切跟踪33个省重点工业项目、114个亿元以上新增长点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毫不动摇地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推进镇江云计算应用服务基地、特种纤维高技术产业基地、通用航空基地建设,全年确保六大新兴产业销售3000亿元,增长40%,实现从企业到产业,到基地、集群的快速攀升;加大政策激励,确保新增百亿企业2家;编制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提高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水平。
4、上下联动推进产业“三集”发展。围绕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9月底前完成《园区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严格项目审批,确保项目在园区“定向”落户;深化和完善《工业产业链发展规划》,开展产业链招商;大力推广高标准厂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引导园区建设研发、融资、物流等服务平台,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5、多措并举破解生产要素制约。尽快设立小微企业还贷周转金;大力发展融资担保机构,优化融资服务。鼓励企业入园、进区、上楼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围绕省、市级重点项目,逐户梳排、解决用电难题,全力做好“迎峰度夏”工作,确保有序用电。同时,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在行政中心开设小微企业服务专柜、开通小微企业服务专线、服务专网,全面开展“三专”服务,着力打造“企业娘家人、服务全天候”的服务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作为促进经信系统改进作风、提升效能的重要载体,以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心,以群众和企业满意为标准,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四位一体”热线平台,依靠企业、基层和人民群众对本部门的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公开民主评议,确保全系统政风行风工作不断深化,努力建设“学习调研、开拓创新、优质服务、求真务实、团结和谐、勤政廉洁”的机关工作作风,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强市,促进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网站标识码:3200000069 备案编号:苏ICP备0501257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365号
主办单位: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办公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6号苏兴大厦 联系电话:025-822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