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省工信厅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5G新基建发展机遇,聚焦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深入实施5G+创新应用行动,5G服务企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有力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系统谋划,政策引领发展更加精准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全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江苏省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江苏省“十四五”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推动5G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应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遵循。
加快基站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稳步夯实
组织电信运营企业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部署,全省5G基站数超过13万座,工业5G专网建设部署方案日趋成熟,虚拟专网成为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的有效方式,混合虚拟专网成为深化5G应用的主要选择。推动各设区市完成了5G网络空间布局规划,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简化5G铁塔、基站、管线、局房等设施建设审批流程。联合省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电信运营企业与省电力公司合作推进机房共建共享。推动开展5G基站电力“转改直”工程和5G直供电电力市场化交易,2021年降低用电成本1.28亿元。
打造示范标杆,行业场景应用走实向深
聚焦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工业企业、电信运营企业、设备生产企业协同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实践,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和示范应用标杆,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超过400个,初步形成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生产现场监测等十大“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中兴滨江的“用5G制造5G”和扬子石化的“5G+安全石化”项目入选工信部十大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常州精研的“5G+AI质检”、中石化物探院的“基于5G尊享专网的野外智能节点油气勘探系统”和中兴滨江的“用5G制造5G”等3个项目获“绽放杯”5G大赛一等奖。
推进融合应用,降本提质增效显现
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引导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在内的中小企业运用5G改造升级网络、设备、智能终端等,“5G+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在降本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降本方面,远程设备操控、无人智能巡检、生产现场监测等应用助力企业实现少人化、无人化。在提质方面,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等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保障了良品率。在增效方面,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等应用支撑了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强化要素保障,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
发挥省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的职能作用,加强上下联动与横向协同,统筹推进5G新基建目标任务,着力解决困难问题。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定期发布工作动态。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政策宣贯、合作对接等活动,激发企业应用需求,2021年开展专题推进活动30场次。开展5G产业强链补链,全面梳理5G产业链14个关键节点、649家重点企业、774个主要产品和4个“卡脖子”短板,厘清5G技术攻关方向、产业链培育路径及技术路线图、关键节点谱系图。(原载2022年1月11日《江苏经济报》A3版、学习强国、交汇点、今日头条、江苏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