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信厅: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推动化工产业绿色低碳提质增效

江苏省工信厅  gxt.jiangsu.gov.cn  日期:2021-12-20 来源:省工信厅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字体: 打印

 

今年以来,江苏省工信厅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注重把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作为着力点和出发点,贯穿始终,融合推进“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科学精准施策 整治不搞“一刀切”

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化工产业整治提升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整治期间,有机肥项目归属肥料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属化工种类,当地政府均把此类企业作为化工企业进行整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机肥类项目的发展。我省人大代表也曾建议增加发酵工业副产物生产有机肥项目的审批许可,并反映地方有公司利用发酵工业副产物生产有机肥项目遇到审批障碍。

在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这样一家企业。该企业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经过生物发酵生产柠檬酸,按原生产工艺,在提取柠檬酸后的大量高浓度提余液经公司预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接入公共污水处理厂处理合格后排放。企业拟投资建设“柠檬酸发酵废液无害化处理,物理调配年产5000吨发酵制品(有机肥)”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技术先进、符合安全环保要求,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审批环节遇到障碍。

省工信厅在了解企业诉求后,立即把发酵工业副产物生产有机肥项目的审批许可作为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来抓,分管领导部署推动,指定专人落实责任。牵头省生态环境厅、应急管理厅等部门进行多次会商,听取各部门意见建议,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解决面上化工产业发展政策仍不够细化和精准化、难以操作和落实的问题。省工信厅最终牵头并提请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了综合利用种养殖业生物质废弃物以及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工业发酵残渣残液等废弃物资源生产有机肥料的企业(项目),由设区市研究制定布点方案,可以在废弃物产生地采用密闭式发酵等先进生产工艺与装备就近规范建设发展,或研究制定由废弃物产生企业自我配套建设有机肥项目的细化政策。该政策的出台,得到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一致好评,为推进有机肥细分行业发展解决了大难题。

整合集聚发展 帮助企业“找出路”

江苏的化工产业整治不是简单的“一关了之”,更重要的是为地区和行业后期长远发展增加空间、寻找出路、创造条件。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是全国粉末涂料行业发源地,产业总销售额约占全国8%,被誉为“粉末涂料之乡”。
  针对该镇早期缺乏长远规划,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产业单体小而散、安全环保不规范等日益凸显的问题,省工信厅指导扬州市坚持高标准整治,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先后关停粉末涂料企业139家,盘活厂房3.8万平方米,以铁腕之力破解粉末涂料产业“小、散、乱、污”的历史顽疾,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也为推进该区域特色化工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鼓励支持创新 提升发展“源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中试生产作为化工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前端流程,是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环节。省工信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中试项目一直面临立项难、审批复杂、监管缺位等难题,各地政府和园区对如何发展建设中试基地及后续入驻备案监管等标准和政策意见不一,导致中试项目发展严重受阻,企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结合省委危化品安全生产专项巡视整改,省工信厅先后多次深入园区和企业调研,召集园区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开展座谈交流,听取基层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同时,积极与省级相关部门研究会商,协调解决中试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重大事项和问题。今年9月份,省工信厅牵头发改、科技、自然资源、生态、应急等共计6个部门,联合出台了《江苏省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这是全国省级层面出台的第一个中试管理办法,为今后加快全省化工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支持园区创新发展,江苏还成立了全省化工园区信息化发展联盟,该联盟将进一步增进企业与园区智慧平台互联互通,打造“江苏数字化转型第一站”信息平台,助力化工园区信息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江苏的化工产业将由前期的整治为主逐步迈向绿色低碳、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江苏省工信厅将把“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办好惠企实事、解决好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原载12月18日《江苏经济报》A3版、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江苏经济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