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7月18日晚,第八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决赛(以下简称“大赛”)及颁奖典礼在中国(南京)软件谷科创城圆满落下帷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巡视员李裕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志球、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黄河燕、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主任谢祖国、中共雨花台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蒋冰、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副主任黄敖齐、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副主任彭金斌,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本届大赛提供大力支持的企业家代表、媒体代表们共近千人出席颁奖典礼。大赛颁奖典礼在线直播平台点击观看数量达百万人次。
本届大赛已历时1年,共有来自31个省市及地区的5254支队伍积极参与,204支队伍在现场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决出特等奖队伍2支,一等奖20支,二等奖80支,三等奖101支。最佳指导教师奖22人、最佳学校组织奖61支、最佳地方组织奖15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手打标签”队和长春工业大学“灵境”队以其优异作品,在众多优秀赛队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大赛特等奖,共赢得8万元的项目奖金。
创新已成为融入大赛血脉的基因。“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连续八年成功举办,对释放软件人才创造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形成显著的工作成效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全国信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江苏省一直以科教实力强、人才素质高、产业环境佳领跑中国软件业发展。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围绕培育新经济之擎的工作重点,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造创新载体,激活人才优势,推动江苏省软件业不断迈向新台阶。“江苏将适应全球软件发展趋势,把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安全软件等高端软件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软件,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着重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大赛寄语中指出,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在贸易摩擦、人才竞争激烈、经济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软件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近年来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中国发展可圈可点,在有些领域中国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但产业发展之路仍旧任重而道远。芯片的研发,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突破,都需要创新加实干精神。“作为未来的软件从业者,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学好软件知识,做好工作,完成国家和人民交予你们的使命。”
颁奖典礼结束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志球、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主任谢祖国上台,共同启动第九届“中国软件杯”大赛。
“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已经走过八年的发展历程,不断有新鲜的元素注入,水平越来越高,已成为软件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赛事。八年来,大赛聚集了国内百余家软件骨干企业,吸引了数十万支高校团队参赛,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赛及时把产业前沿技术、行业最新标准带到比赛中,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大赛始终坚持赛题原型全部源自软件骨干企业实际需求,致力于引导在校学生积极参加软件科研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参加“中国软件杯” 的选手们实践能力更强,在工作后能更快地融入企业,知识的体系也更加健全。大赛的举办对保持软件产业持续健康而快速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能及时把产业前沿技术、行业最新标准带到比赛中,加深了教育者对新业态的深层理解,引导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互动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