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工信部、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省经信委、省教育厅、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承办,历时一年的第七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南京科技馆拉开帷幕。本届大会参赛队伍再创新高,全国各大高校的4127支队伍激烈比拼,100支赛队在南京总决赛现场最终角逐。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李冠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杨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省经信委副主任池宇,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主任谢祖国,雨花台区区委常委、雨花台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孙中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志球,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黄河燕等领导嘉宾出席大会。倪光南、李冠宇、杨健、池宇、王鹏共同启动大会。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作为面向高校的新型竞赛,秉承“政府指导、企业出题、高校参与、专家评审、育才选才”的方针,紧密贴合产业发展新趋势,有效搭建产学结合新平台,创造了软件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新模式。本届大赛以“智时代,‘数’人才,链世界”为主题,不仅发动更多软件骨干企业参与出题,赛题更加贴近行业发展需求,关注热点技术应用,使比赛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效应更加明显,也吸引了更大范围高校队伍参与比赛。在初赛过程中,就已研发出一批优秀软件作品,涌现出一批有理想抱负、敢创新创造的软件人才。本届大赛评委会主任黄河燕作赛前工作情况报告时表示,大赛共有4127支队伍、近1.5万名师生报名参赛,其中本科赛队3124支,高职赛队1003支,赛制不断优化,提高了企业专家的评分权重,使大赛更加贴近产业需求。
会上,倪光南院士谆谆寄语大学生,软件是一个面向未来、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学科领域,已渗透到其他各类技术领域中。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条件优越,政府支持、充足的软件人才资源、广阔的市场需求带动了软件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无论技术如何变化,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在所有新型技术、新型领域中,软件都将占据主导,所以,软件产业的未来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使命。
王志忠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江苏软件和信息服务所取得的成绩。他说,今年上半年完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4600亿元,年底有望超万亿,其中,大数据和云计算收入预计可达3800亿元,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至117万人。近年来,江苏在扎实做好软件产业基础性工作、创新开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着力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业态发展以及持续开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工作等方面发力。未来,我省将以大赛举办为契机,将软件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高校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的骨干作用,不断加强产学互动,欢迎高校青年到江苏就业创业。
李冠宇在致辞中表示,软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的创新,既是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教育改革的新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对人才的需求,需要软件专业和各学科交叉的融合培养。他认为,要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加强产教融合和人才与产业协同,强化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创新链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金,重点培养技术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等。
杨健表示,“中国软件杯”大赛作为教产多元合作的重要平台,激发了高校、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展现教育改革创新的最新成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要始终坚持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精诚合作的精神,共同携手为软件行业发展,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软件行业人才。
大会还颁发了最佳地方组织奖、最佳学校组织奖、产教融合创新奖和企业突出贡献奖,主办方还通过歌舞、音诗画等艺术形式展现软件学子投身产业发展的执着热情。来自工信部信软司、教育部职成司,有关省市经信委、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瑞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智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星网软件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的高管代表,全国高校、高职院长、老师,晋级决赛赛队的师生及媒体代表出席会议。
此外,本届总决赛与第十四届中国(南京)软件产品与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同期举办,会赛同期的宣传和引领效应也将更加显著,总决赛期间还将组织各类丰富的配套交流活动,真正成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鼓励创新创业的高端展示对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