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质量处 黄海勇《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贡献力量》

江苏省工信厅  gxt.jiangsu.gov.cn  日期:2013-01-06 来源:机关党委
字体: 打印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必须在经济建设中加以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实现途径等作了深刻阐述,指出了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商业模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重点。“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对照原文,结合我省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和本职工作,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谈几点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提出了“突出自主创新、开放式创新和合作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核心标准制定,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以新技术突破带动形成新产业”的创新原则。在新兴产业领域,江苏有着良好的创新基础,新兴产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50%以上,涉及新兴产业的专利数超过60%。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一。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10%和18%,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省企业专利授权量的比重达40%以上,对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增加就业等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提高。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推进科技与教育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重点聚焦并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汇聚科教创新资源、支撑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创新合作载体,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技术攻关,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核心、高端、基础技术,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今后将重点发展50条技术含量高、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围绕100个重点技术方向,着力攻克和掌握核心技术,组织实施100个以上重大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培育100个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形成1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成为全球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制造基地。

  二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今年我省出台了《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意见》,提出了我省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为今后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将组织实施“百千万”工程,省级每年推广应用百项关键新技术、千个重点新产品,带动全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2万个以上,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加快推进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四新”技改项目计划,年均拉动新技术、新产品投入5000亿元;到“十二五”末,全省新产品销售收入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5%;实现省重点科技成果转化400项,推广应用发明专利新产品1万个,完成省试点示范项目200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江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2年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广应用工作在我省有了良好的起步,今后还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支持,营造良好氛围,在创新商业模式上体现江苏经济发展特色。要以价值创造为追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企业联盟为载体、以应变速度为关键、以信息网络为支撑,推动企业对经营各环节进行细化和重构,大力发展新型连锁经营、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网络营销等新型商业模式。

  三是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重点领域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按照省委、省政府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的总体要求和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总体部署,要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和纺织、冶金、轻工、建材四大传统产业,以高新化、集约化和绿色化为方向,以提高研发水平和完善营销服务体系为重点,实施高端发展战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推进兼并重组和两化融合,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注重企业管理,强化品牌提升,着力培育优势大型骨干企业,巩固发展我省先进制造业优势。“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引导省内外高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集聚,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和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合作集成。围绕产业链延伸、高端制造、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沿海开发、产业转移等重点,每年实施“百项千亿”重点技术改造工程,通过高起点、持续的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质量整体水平。

  四是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讲话指出,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也要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研发,即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组织实施高新技术攀登计划,在新型光伏电池及系统、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高性能战略材料、大品种创新药物、新型节能装备、物联网核心器件及应用系统等重点领域,推进重大产业技术研发,攻克一批重要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先进技术储备,努力满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科技需求。紧扣产业链重要节点,遴选若干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共性技术,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进展。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江苏战略需求与未来产业发展,在干细胞、微纳制造、系统生物、云计算、高温超导、数字农业等高技术领域超前部署,统筹各类科技计划,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前瞻性技术研发项目。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就是要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江苏企业创新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超过2000家,建有研发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占全部的36.25%,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1000家,逐步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富有活力、开放竞争的技术创新骨干队伍。但与先进水平相比,在建设比例、研发条件、成果产出、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到2015年底,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比例要达90%以上,创建一批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力争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专利申请总量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对照十八大提出的创新工作要求和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着力推进重大技术研发和突破,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工作新格局,努力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