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好的做法和经验

江苏省工信厅  gxt.jiangsu.gov.cn  日期:2013-01-10 来源:办公室
字体: 打印

(一)北京市

2001年,北京市为了加强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制发了《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2002年,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又联合印发了《〈北京市业务与公共业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6年,在管理实践基础上,对原有制度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重新发布了《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办法将建设项目管理范围明确为“使用政府财政资金或者市场化投资的政务与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市专门成立电子政务总体组,“负责电子政务规划和项目管理工作中技术部分的指导、审查和决策”。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对各单位项目的前期论证进行审查,将运行维护费与建设资金概算同时报审。市信息化、发改、财政等部门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并在验收一年后共同组织项目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项目运行维护费核算的主要依据之一。

北京在推动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建设基础上,结合应用和管理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工作。2005年北京发布《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年北京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并启动市、区(县)两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当年就有48个部门接入共享交换平台,32个部门签署了共享承诺书。目前,北京市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已汇集9个部门25类89项信息,并为有关部门提供了人口数据核实、比对和共享服务;法人基础数据库一期已通过验收,可向全市28个部门、区县提供法人基础信息共享和按日更新服务;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利用地址库和地址编码技术组织各部门开展政务图层信息的共建共享并完成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经济管理等63个应用系统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多源、海量并集管理、共享和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为奥组委、应急办、发改委、财政局等34个部门的56个业务系统提供了高效、安全、可靠的应用服务,极大提升了北京市公共服务水平,不仅有效支撑了民生保障和城市运行,还节约了上亿元建设资金。

(二)上海市

上海市以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预算管理为抓手,在制度建设上进行了探索创新。从2005年开始,市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市政府工作要求,开展了对本市市本级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的专项评审工作。2006年,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发布了《上海市市本级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在制度上建立了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专项评审的长效机制。2007年,为规范市本级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按照预算编制和管理的一般程序,结合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维的特点,组织有关人员在充分听取专家和相关预算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上海市市本级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及管理指南(试行)》,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运维项目的预算构成、估算方法、预算总额,预算申报的条件、要求、材料,专项评审的原则、程序、方式,结果,预算实施及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统一规范,真正实现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闭环式、制度化管理。

上海市人口信息资源库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通过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部门和区县人口信息的交换共享,形成了人口信息的采集、维护、交换和共享机制。上海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实现了工商、税务、质监之间企业基础信息的“一次输入、多方使用”和企业信息变更的“一局变更、多局联动”。上海市档案局按照《上海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了《城市数字记忆工程》项目,配合世博会把记忆城市发展轨迹的各类档案“存量”信息资源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产生的“增量”档案信息永久保存并整合纳入城市基础信息资源库,为全市党政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三)广东省

2005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电子政务投资“应当以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优先安排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公共服务、优化社会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以及提高应急指挥能力的应用系统建设”,明确“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电子政务项目立项时,应征求信息化主管部门意见,以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意见作为审批的参考依据”,对电子政务项目实行事前评估、事后评估、应用评估,事前评估结果“作为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的参考依据”,事后评估结果“作为项目验收的参考依据和财政资金投入的参考依据”,应用评估结果“作为检查、考核和改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以及安排财政资金投入的参考依据”。

2008年8月,广东省决定实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试行办法》。省政府常务会议认为,制定实施这一办法,对于规范和促进各级行政机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共享效率,支持业务协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很有必要。对于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广东省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对依法履行职责中掌握的信息资源,要按照需求导向、统筹管理、无偿提供、保障安全的原则,无偿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与行政许可或跨部门并联审批相关的政务信息资源为无条件共享类信息,行政机关必须提供共享。

广东省利用社区综合应用平台整合各部门下到街道的业务系统,实现一套基础数据支撑各项业务,各项业务产生的数据集中于“共建共用”的主题数据库,从而解决街道无数据可用和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目前,广州市已经在60条街道推广了社区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了自然人、法人、房屋基础数据库,以及失业人员、退管人员、老年人、育龄妇女等业务数据库,开展失业管理、退休管理、计划生育、侨务管理、出租屋管理等23项业务综合受理和一站式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