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平主任在推进高校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2-09-27
  
(2012年9月21日)

    今天,省教育厅、省经信委在这里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高校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这是在新的起点上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战略的实际行动,是促进产业与科教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当前企业发展正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工业增长仍显疲软态势,江苏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遭遇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江苏高校云集,科技资源丰富,在创新课程设置、人才专业方向培养、科研与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依托高校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必将对加快构建全省中小企业创新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借此机会,讲两点意见。
     一、依托高校搭建技术平台是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转型的重要工作抓手
     主要基于四方面的考虑。
     一是中小企业发展迫切需求。中小企业是推动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去年底,全省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共有138万家,全省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70%以上的就业、80%以上的创新产出、99%以上的企业数量,都来自中小企业。今年以来,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总体稳定,好于全省面上增幅,好于周边省份。但是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特别是小微企业困难较大,市场需求不足、运营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核心技术缺失等困扰着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应对当前困境和实现长远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自主创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虽然对创新转型有着强烈的渴盼,但同时又面临着创新资源不足和创新基础工作薄弱的难题和制约。首先,缺乏人才。全省研发人员90%以上集中在高校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其次,缺资金。全省制造业中,年销售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82%,难以拿出大量资金搞研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专利的企业仅占7%。第三,缺研发机构。全省规模以上小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仅占2.6%。中小企业对开放式的技术支持,尤其是与高校院所合作研究开发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期盼。
    二是高校科技资源丰富。江苏是高校云集的省份,科技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储备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迫切需要找到产业化的有效路径。据我们对2000多家中型工业企业调研,有一半的企业没有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有1/3的企业反映没有一个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一方面高校有科技研究开发的资源和大量有产业化价值的科研成果需要转化,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有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开发新产品的迫切需求,这就需要一个桥梁和纽带,把两方面因素紧密连接起来,促进成果、技术尽快变成产品。省经信委与省教育厅合作,依托高校科技资源搭建平台,可行也很有必要。
    三是面临难得的机遇。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会上,对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向工业强国转变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温家宝总理要求,“国家投资建设的科研设施要向企业开放,作为技术研发的公共平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在小型微型企业集聚的区域建立健全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培育认定500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央财政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平台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平台建设上升到全省发展战略层面。同时,国家和省专门制定出台了技术平台进口设备减免、免征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平台加快发展。
    四是有基础和实践。“十一五”以来,全省经信系统按照“依托产业、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注重实效”的基本思路,出台《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制定“2007—2010年”以及“十二五”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建设规划,开展示范技术平台认定,建立重点技术平台定报制度,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全省技术平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省已认定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70家,每年为10万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刚才,我们和教育厅共同为9家高校技术平台进行了授牌,标志着全省技术平台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各地工作实践看,地方政府尤其是苏南发达地区正在从招商为主转向引智为主,引智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搭建平台,集聚高校等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和孵化等服务。如昆山工研院、无锡工业设计园、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等,都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区域性创新平台,这也成为区域集聚创新要素的新亮点和新趋势。过去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趋势都为高校搭建技术平台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高校技术平台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在高校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和教育厅共同商量,总的想法是,按照“引领新兴产业集聚,服务中小企业创新”的总方向,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和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强、服务水平高的平台。为此,我们期望着力支持和引导高校平台在5个方面发挥好更大作用。
    一是在促进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院所是技术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高校平台的科研设施向企业开放,科研活动所获得的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地向企业公开,通过平台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取高新技术资源。积极参与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与有需求的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合作研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面对企业发展遇到的“天花板”瓶颈制约,我们要力争把高校平台建设成为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二是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上大显身手。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内在要求。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政府专门制定了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计划。高校是新技术新产品的重要发源地,是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重要途径。高校平台背靠高校、面向产业,围绕“推广计划”,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导向,组织筛选新技术新产品,向中小企业推广应用。经信委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将予以重点支持。同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为重点领域,广泛收集企业技术难题和需求,统筹各方面力量,尤其是集聚高校创新资源,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力争把高校平台建设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重要阵地。
    三是在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作用。当前,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人才,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期都急迫。高校平台顺应企业、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把培育创新型人才作为平台的重大任务,建立平台与企业双向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一方面,围绕“万名企业家培训提升工程”,组织开展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另一方面,针对企业需求,主动帮助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支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力争把平台打造成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省经信委已经与多所高校合作,对江苏企业开展了各种培训。下一步要借助高校平台,围绕企业家、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等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企业只有各方面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有更好地发展。
    四是在促进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平台紧跟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步伐,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高端产品开发。围绕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进行攻关,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着力打造瞄准国际前沿的产业创新平台,为我省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力争把高校平台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五是在研究产业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我省八大传统支柱产业均位列全国前列,其中两个产业全国第一,最多的达4万多亿元。与此同时,我们省里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还出台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当前,围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我省正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课题。高校平台应在政策导向、领域研究方向、领军型企业培养等方面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经信委将积极采纳平台的相关意见建议,发挥好高校平台作为江苏产业发展研究 “智库”的作用。
    同志们!在高校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省教育厅和高校对我省产业发展的重大支持。全省经信系统要在政策扶持、营造环境、示范推动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平台发展。一要高度重视。要把推进高校平台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抓手。发挥经信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熟悉产业、熟悉企业的优势,组织企业与高校平台对接,支持高校平台发挥好作用。二要加大政策扶持。省级层面,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要重点扶持高校平台建设发展;市级层面,要将高校平台建设列入政府工作的重点,国家层面,我们将优先推荐高校平台申报国家示范平台,优先推荐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三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高校平台的服务内容,使广大中小企业知道平台、用好平台,扩大高校平台的社会影响。各区域性技术平台要发挥贴近产业的优势,广泛收集产业的共性技术需求,主动与高校平台对接,充分利用好高校平台资源,共同为区域产业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衷心希望能把高校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为支撑全省产业创新转型的有效载体,真正把知识、技术转化为产品,为江苏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