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是必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最重要的是立足本职岗位,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能力,将十八大精神与本处工作结合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一轮发展工作之中。
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信息化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是第一抓手。我处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新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两化深度融合、四化同步发展”,以信息化引领行动为主抓手,深入实施两化融合“百千万”工程,继续推进“135行动计划”,努力培育一大批信息化企业和智慧型企业,实现由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再向智慧创造转变,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一是促进研发设计信息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切实提升研发设计信息化水平,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水平,鼓励向计算机辅助工程、虚拟仿真方向发展,推进行业研发设计环节的集成应用。加快研发设计与制造工艺的综合集成,完善产业链协同设计体系,加快普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模式。完善个性化设计体系,建立和普及用户广泛参与的协同设计模式。逐步实现研发和工艺流程的智能感知、系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应用,建立持续改进、及时响应、全流程创新的知识研发体系。
二是推动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提升产品和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和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实现工业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装备向智能化跃升。完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控制系统,提高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加快机械、船舶、汽车、纺织等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深化信息技术在产品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推动业务协同,实现精准制造。
三是鼓励信息平台集成创新。加强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推进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全业务流程的综合集成,建设统一集成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产品开发、制造、管理等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大型企业集团信息化管控水平,促进企业组织扁平化、决策科学化和运营一体化,增强企业业务整合能力。鼓励工业企业关键环节信息化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建设信息化整体架构,形成新型的工业能力平台。鼓励信息化条件下的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大规模定制、网络化组织、规模化生产、虚拟制造等新型企业发展模式。支持企业研发设计与生产集成、管理与控制集成、产供销集成、财务与业务集成、决策支持等跨部门和跨业务环节的集成。
四是引导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鼓励企业建立链上各节点企业能进行实时交互的信息共享工作平台,实现各节点企业同步运作、信息协同,增加端到端的透明度。支持企业建立有直接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间的产品设计协同、生产计划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协同、库存协同和销售服务协同等。促进重要产业链上企业加快信息化集成与协同,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提高企业依靠企业自身、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等方面资源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支持建立产业链协同平台,让产业链各环节之间无缝集成,使平台具备全球采购、信息发布、电子交易、数据交换、物流管理、费用核算等服务功能。
五是支持商务智能化。推动大型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扩大网购规模和网销覆盖率,逐步向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集成方向升级。鼓励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加快电子标签、自动识别、可视服务等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服务化水平,推动在线检测、远程诊断、在线服务的新业态发展。继续推进“江苏中国名品好享购”对接网购活动,搭建线上服务平台。积极支持云计算和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突破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按需制造、及时定制的水平。
六是推进节能低碳信息化。鼓励工业企业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系统、节能减排信息化服务平台等。推动重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工业企业通过建设研发设计信息系统、工艺流程优化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生产集中管控系统等,促进节能减排。引导工业企业利用信息化实现从单项节能向集成化节能发展,以信息化全流程应用与区域统筹提升减排治污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
七是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聚焦钢铁、石化、有色、建材、装备及民爆等行业,加快建设安全信息管理分析、安全生产动态监测监控、安全隐患排查、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安全环保健康、高危工业产品运输监控和管理系统,引导高危行业以信息化促进生产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