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色盐井

江苏省工信厅  gxt.jiangsu.gov.cn  日期:2008-03-18
字体: 打印
    在漫长而精彩的滇藏线上,盐井只是一个小站,虽为必经之路,却常常被人忽略。对那些曾经怀着朝圣般心情进藏的驴友们提起盐井,大多数人会说:听说、知道、路过。
  从西藏芒康出发,一路穿越西藏芒康红拉山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汽车缓慢而颠簸地前行,在一列雪山的注目下将我们送到盐井小镇。站在澜沧江左岸的大山之巅俯瞰,蓝天白云下,碧绿的江水滔滔南去,棕色的山体显露出巨大的皱褶深切谷底,红色和白色的盐田在两岸相互映照,一片片青稞田泛出春天的翠嫩,梨花和桃树点缀在山谷,雪山下白色的藏房也如花儿一样盛开……那一刻,我爱上了盐井。
  盐井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田是“茶马古道”上唯一保存至今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盐井的制盐历史传说至少已有1500多年,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澜沧江两岸制成的盐分别呈红、白两色,所含成分也不相同,这为盐井涂抹上神秘的一笔。澜沧江右岸也就是西岸的盐田称为红盐,和左岸的白色盐田相比,这边的的盐田规模更大,一块块连接成片,绵延不尽,盐田由红泥砌成,卤水池是碧绿颜色,晒好的盐洁白耀眼,这一片色彩在阳光下搭配,质感而迷人。
  迎着明亮的太阳,我走在澜沧江左岸,远远看见雪山下一对并列的十字架被蓝天映衬,白色的外墙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就这样由远而近,一步一步地、从不同的角度接近。这座充满藏族色彩的百年教堂位于上盐井村,是藏区目前唯一保存下来并一直在使用的天主教堂,最初由法国传教士建立。去天主教堂这天正好是周日,教徒们聚集在一起做礼拜。我们坐在一群虔诚的身穿藏服、手捧藏文《圣经》、用藏语唱圣歌的人们中间,由不得不感到庄严神圣……
  盐井是那种值得停留几日的地方。对摄影人而言,澜沧江峡谷的大气和盐田的壮观都是不可多得的拍摄题材,对于如我这样拒绝人潮、景点和门票的人,盐井可以找到静默面对大自然的环境,最可贵的,这还是一片尚未被旅游商业大潮淹没的纯粹的土地。
  最终还是要离开盐井这个安宁的小镇,离开那些斑斓的藏房和友善的人们、那些每天背负一吨卤水的女人们。深深的不舍。
  贴士:盐井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是云南入藏的门户,有滇藏公路纵贯境内,北接川藏公路。从丽江到盐井约300公里,从德钦到盐井约103公里,从另一个方向———西藏芒康到盐井有111公里。3-5月是去盐井的最好时间,桃花盛开,春天到来,是当地人晒桃花盐的时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